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专题
群组
Group
淘帖
Collection
蒙岭社区
BBS
帮助
Help
王造时专题专辑
彭文应专题专辑
王礼锡专题专辑
罗隆基(会员)专题
彭学沛专题专辑
数学家王福春专辑
搜索
搜索
热搜:
安福
蒙岭火腿
武功山
本版
用户
蒙岭
»
蒙岭社区
›
安福人文历史
›
┊安福历史┊
›
泸水流域历史上是否为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与中心区域? ...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25353
|
回复:
44
泸水流域历史上是否为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与中心区域?
[复制链接]
xxx
xxx
当前离线
积分
7598
电梯直达
1
楼
发表于 2008-1-23 12:20:2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武功山泸水流域历史上是否为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与中心区域?请大家探讨
并不是说:如果武功山泸水流域历史上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与中心区域,武功山泸水流域就怎样有自豪感,而是探讨使之知道这一区域过去已产生的文化和发扬光大现在的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收藏
0
转播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对
0
回复
举报
石屋山人
石屋山人
当前离线
积分
51248
2
楼
发表于 2008-1-23 13:18:57
|
只看该作者
就武功山得名,
源于晋末川人武氏进山修道,
后来南北朝时,
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武氏出了大力,
因此,将武公山御改为武功山。
当然这是地方志上记载的传说。
应该说,
现今安福历史受到当时楚的影响大些,
因为,
安成县属长沙管辖,
并且比安平县疆域要大。
后来的吉安(宋),
是汉时的安成郡与庐陵郡(吉阳)合并而成的。
因此,今吉安市的文化,
统称为庐陵文化,
是对的,毕竟有千多年历史。
但从源头看,
安福主要属楚文化,
而赣江沿岸及其东向,
主要属吴文化。
[
本帖最后由 石屋山人 于 2008-1-23 13: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xx
xxx
当前离线
积分
7598
3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4 13:29:0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地区的繁荣; 不单是繁荣的经济,而且还应有文化的繁荣。武功山脉泸水流域在历史上是一片文化富荣地带 ,最繁荣时期属宋代。早在唐朝,产生了中国佛教禅祖之一行思,然后各种思想家,文学家,理学家,儒学家滔滔不绝,真可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弦户诵,可见当时文化的盛旺.
讨论就从最繁荣时期开始吧
另:安福土地总面积2793.15平方公里.而我们讨论泸水流域包含它的各支流面积3381平方公里,他超出现在安福的面积.故泸水流域文化区域不一定就现安福的行政区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石屋山人
石屋山人
当前离线
积分
51248
4
楼
发表于 2008-1-24 13:49:10
|
只看该作者
上楼说得有理!
但须有据。
关于庐陵文化起源,
因千年以前安福及其安成\安成郡并不是庐陵(吉阳)管辖,
在当时,虽是近邻,由于封建统治,地方政治与文化是不相同的。
因此,从学术看,庐陵文化应从哪个时代说起?
要有一个确位。
虽然,
安福及周边地区千年以来是属庐陵(地区)。
稍后的今属抚州的流坑,其源头亦属庐陵文化。
故此,
研究庐陵文化的人们,
要注意历史阶段。
[
本帖最后由 石屋山人 于 2008-1-24 13: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xx
xxx
当前离线
积分
7598
5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5 09:47:49
|
只看该作者
“安福,江西十八个文明古县之一。当秦王嬴政的大军还在荡平岭南的途中,它已是秦王麾下的安平、安成二倒的版图了。唐武德七年(624)定名,曾多次设置州郡,有江南“望郡遗风”之称。”---刁山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闪现过夺目光辉的庐陵文化,他的发祥地与中心区域在哪?她是在怎样的土壤中孕育成长的?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课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才造就了这样辉煌的文化。安福的古城墙、洞渊阁、文庙与文塔出土的文物,是否又折射出庐陵文化中心点的神奇魅力而证明之所在?!
文塔出土的文物---东山文塔进行维修;在塔顶,出土了两尊铜像。一尊是释迦佛像,另一尊是童子像。童子身穿肚兜,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地玄黄、阴阳两极、皇天后土,都在指顾间。
在赣江西北、武功山东南、东山文塔出土童子像所指的这块天地,叫安福,古称安成、安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石屋山人
石屋山人
当前离线
积分
51248
6
楼
发表于 2008-1-25 13:13:15
|
只看该作者
千年以来,
从地名,地域的地方封建实体来讲,
属庐陵。
自然包括其辖境安福县。
千年以前,情况有别。
方家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安子
安子
当前离线
积分
8256
7
楼
发表于 2008-1-26 17:33:17
|
只看该作者
(安福博物馆 郭菊生 刁山景)安福,取“安宁福祥”之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早在100万年的更新世晚期,就有剑齿象、犀牛、貘、猪、猎狗、鹿、竹鼠、模鼠等生物,生活在这块温暖湿润,布满山川、河流、沼泽的土地上。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类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活动了。从泸水河中游一块台地上发现的石斧、石刀、石簇,证明夏商之际已有先民在这里刀耕火种了。竹江乡龙屳西周印纹陶片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生活在安福的先民们,此时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审美。至春秋之时,有孙氏先祖来安福铁箍井一带拓基聚居了。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最使安福人引以为荣和骄傲的就是设州置郡,这是安福建置规格最高、版图治地最广、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也是赣中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时期。
安福县历史上曾设过平都侯国,其前身是安平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听从了廷尉李斯“废分封,立郡县”治理天下的建议,次年(前222年),秦王朝在安福泸水河东面的竹江乡设置了安平县(今城田、矮屋、洋口村一带)隶九江郡(郡治安徽寿县);在泸水河的西部的严田镇设置了安成县(横屋村一带),隶长沙郡,两地相距只有48公里。
据明《安福丛录》载:“安平县治地平都,今有五十二都王江,近有桥名平都,又地名城田。”由此可见,平都是安平县城之地名。近年,在竹江乡辛里村发现的“古平都”石碑和“平都祠”墙基也可为证。清光绪《吉安府志》也记载“平都故城初在东南王水口(城田),汉时常遭水患,晋初徙今县城南一百步。”
平都侯国源于东汉和帝时期,年幼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柄权,窦氏家族横行京师,和帝在深宫中与外隔绝。和帝成年后,永元四年(92年),利用宦官郑众掌握的部分禁军,清除了窦氏势力。从此,宦官郑众成为功臣,参与朝政,受封为“剿乡侯”,这是东汉宦官掌权和封侯的高潮期。永元八年(96年),和帝下诏改安平县为平都侯国,对外称平都县,属豫章(南昌)郡辖。至献帝初平元年(188年),平都侯国历时92年。
我国古代的分封制,有王国和侯国之别,王国属朝廷节制,不受地方行政约束,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而侯国要受当地行政监督,无治民权,可享用地方租税。东汉时皇亲国戚和功臣封侯爵者众多,列侯封地大的有6个县,小的也有1县,大大地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是历代之最。据汉《重修安成侯坊记》记载:最早来安福的侯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刘苍,此后各代都有爵侯封赐来安福,史料统称“安成侯”。随侯迁徙而来的还有不少佃户和“毫人”(财主),他们使用铁制农具,用牛耕作,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使传统的农业耕作有了变革,促进了安福农业经济的发展。“毫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于群,附徙千记”,这就是平都侯国的真实写照。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吴国已处于末期,为了加强对赣中西部的管理,将豫章郡所辖的宜春、新余,庐陵郡管辖的平都、永新,长沙郡管辖的安成,萍乡6县划归新设立的安成郡管辖,郡治平都县,隶扬州管辖。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以后,晋武帝又对赣中西部的行政建置进行调整,将安成郡改隶荆州,划出永新县西部增设广兴县,改安成县为安复县,这可能就是安福县名的由来初始。从此,安成郡辖7县,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赣中西部。据有关志书记载:安成郡建置,历时7朝322年,共有近100位太守在安成郡任过职。元康元年,太守朱居将郡城重新修建,郭门有阙,高数丈,郡城阔八里,置八门。当时郡城内八里,外四面八门这样大的规模,赣中西部还没有。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根据历朝设州、郡、县过多过乱,有的域地不到百里就有数县设置,还有的两郡共管一县的现象。下诏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下诏置吉州,废安成郡,将平都、安复两县合并为安复县,隶吉州。
安福第一次设州是在唐初。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下诏改安复为颖州(一统志称靖州),武德七年(624年),废颖州改安复为安福,隶吉州管辖。改安复为颖州虽然只有2年,但这是唐灭隋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尝试,对繁荣赣中西部的经济、稳定赣中形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元世祖忽必烈对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进行了改革。为了巩固政权,元朝建立了达鲁花赤(行政长官)制。元贞元年(1295年)安福升格为州,隶吉安路。安福州至明初始撤,历年73年,有16个达鲁花赤和知州在安福州任过职。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章建立大明王朝,安福废州设县,隶吉安府辖。
清乾隆八年(1743年),安福析出上西乡12个都归莲花厅,自从之后的250多年中,安福的行政区划,一直没有变化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石屋山人
石屋山人
当前离线
积分
51248
8
楼
发表于 2008-1-26 20:20:18
|
只看该作者
豫章郡,汉初治所短时间在今安徽寿县,没错。
但以后,
今江西绝大部分省境属豫章郡,这亦没错。
汉初安成县属长沙郡。
关键,
为文者,文据中当时的郡县,
该从哪个时候说起。
是秦末耶?
是汉初耶?
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石屋山人
石屋山人
当前离线
积分
51248
9
楼
发表于 2008-1-26 20:32:02
|
只看该作者
豫章
来自 维客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传说中异木名。高千丈,围百尺。斫之可占九州吉凶。
《神异经•东荒经》“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尺,本上三百丈,本如有条枝,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之复生,其州有福;创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灭亡。”
--------------------------------------------------------------------------------
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斫樗散全。"一说,指樟木。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3.古台观名。4.指宋黄庭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xx
xxx
当前离线
积分
7598
10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7 15:37:03
|
只看该作者
“吴楚文化”的界定等等问题在全国仍未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故吴、楚交错之地,吴、楚文化积淀丰厚,混融现象甚为突出。吴楚文化因吸收二者的诸多内含和特质,而富有后续文化的蓬勃生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自宋代以后,在吴楚文化的滋养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文风貌逐步超过黄河中下游地区,腾蛟起凤,涌现了一大批领时代风骚或在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思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领域人文荟萃,硕果累累。
吴楚文化交界是在哪谁也不知,但是否在安福县,也先不去管,但楚文化、吴文化的长期交流,则是不可否认的。吴楚交错地区,文化事象异彩纷呈,人文鼎盛。
在安福这片沃土上就有着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也许还有忠义文化等等 。考查庐陵文化的人是必定要来安福的,没有安福,庐陵文化也许是不可能的。
引上帖:秦王朝在安福泸水河东面的竹江乡设置了安平县(今城田、矮屋、洋口村一带)隶九江郡(郡治安徽寿县);
在泸水河的西部的严田镇设置了安成县(横屋村一带),隶长沙郡,两地相距只有48公里。
就是说安福这片土地原来有安平县安成县安成郡(见王孚安成郡记),还有过平都县。看看周边县莲花,宜春,分宜,永新,吉安等的历史沿革表中(网上搜索);就发现,他们先后都被安平县安成县平都县或安成郡管辖。就是说就是说安福这片土地原来,原来有一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时期。难怪在网上搜“安福发现”就很多发现古迹的文章--本站原来还想把这些古迹发现的文章收入武功山网,但太多几十天也收集不完--因精力与时间有限就没纳入,而去搜“东莞发现”没有几篇发现古迹的文章,并不是说东莞就不古。只不过是安福这片地方历史上是发生了一些什么,是有繁荣昌盛一定的时期。
附周边县的历史沿革表
一:莲花
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二十四年),王翦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郡,遂入秦国版图。莲花为庐陵郡安成县与安平县二县管辖。
公元前206年(西汉高祖元年),秦亡,楚汉争霸,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此时的莲花地块为九江王国安平县与衡山王国安成县管辖。
公元前203(高祖四年),汉改九江王为淮南王,改衡山王为长沙王。此时的莲花地块为淮南王王国安平县与长沙王国安成县管辖。
公元前201(高祖六年),从淮南王国中析置豫章郡。此时的莲花地块为长沙王国安成县与豫章郡安平县管辖。
公元前173(孝文帝七年),废长沙王国,立长沙郡,安成县属长沙郡;此时的莲花地块为此时的莲花地块为属长沙郡安成县与豫章郡安平县管辖。
公元前155(景帝二年),复立长沙王国。此时的莲花地块为属长沙王国安成县与豫章郡安平县管辖。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削吴王国之豫章等地直属朝廷,公元199年(东汉建安四年),孙策分扬州像章郡设庐陵郡,并置西昌县,此时的莲花地块为属长沙王国安成县与庐陵郡安平县管辖。
公元9年(新始建国元年),王莽篡位,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废长沙王国;分别改庐陵、安平、新淦、安成县为桓亭、安宁、偶亭、思成县,4县俱属九江郡。此时的莲花地块为属九江郡安宁县与长沙王国安成县管辖。
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郡县名称和隶属关系皆复旧。此时的莲花地块为属九江郡安宁县与长沙王国安成县管辖。
公元96年(和帝永元八年),庐陵、平都(原安平县改)、新淦、石阳(析新淦、庐陵地置)4县属豫章郡,安成县属长沙郡。此时的莲花地块为属九江郡西昌县与长沙郡安成县管辖。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定庐陵,孙辅莅境施治,庐陵郡正式确立,隶扬州,治西昌(今泰和县城西ffice:smarttags" />1.5公里),辖高昌、兴平、阳城、西昌、遂兴、南野(皆由原庐陵县析置)、平都、石阳(原隶豫章郡)8县。此时莲花为扬州庐陵郡西昌县、平都县2县共管。
公元204~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间),析西昌地置永新县,庐陵郡辖上述8县和永新县,新淦、安成2县隶属依旧。此时莲花地块的砻西乡(安仁乡、西亭乡、登云乡的一部分)属永新县管辖,上西乡(昆弟乡、德清乡)属安成县管辖。
公元220(东汉末年),庐陵升为郡,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此时莲花为庐陵郡安成县县与永新县管辖。
公元220年-265年(三国)时,为吴国领地。
公元267年(晋泰始三年,三国吴宝鼎二年)设置安成郡,辖宜春、萍乡、新余、平都、安成、永新6县,隶扬州。此时莲花为安成县、永新县2县共管。此时莲花地块的砻西乡(安仁乡、西亭乡、登云乡的一部分)属永新县管辖,上西乡(昆弟乡、德清乡)属安成县管辖。
公元267年(吴宝鼎二年),孙皓分长沙郡的安成、萍乡,豫章郡的新喻、宜春,庐陵郡的平都、永新,共6县置安成郡,隶扬州。此时莲花为庐陵郡西昌县管辖。此为莲花的第一此成为一体。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安成郡划归荆州,析永新之西北置广兴县,在现今的琴亭镇东北面之金城寨设县治,莲花分别属广兴、安复两县管辖。此时莲花地块的砻西乡(安仁乡、西亭乡、登云乡的一部分)属荆州广兴县管辖,上西乡(昆弟乡、德清乡)属荆州安复县管辖。
公元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10郡置江州。此时莲花地块的砻西乡(安仁乡、西亭乡、登云乡的一部分)属江州安成郡永新县管辖,上西乡(昆弟乡、德清乡)属平都县管辖。
公元420年-589年,此时莲花地块的砻西乡(安仁乡、西亭乡、登云乡的一部分)属江州安成郡永新县管辖,上西乡(昆弟乡、德清乡)属平都县管辖。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复置西昌县。此时莲花为西昌县管辖。
三国吴宝鼎二年(前267),置安成郡,宜春一带,为安成郡辖地。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安成郡划归荆州,永新县属荆州安成郡。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分扬州和荆州10郡置江州,永新县属江州安成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18
蒙岭数据库版权:联系邮箱
(sznsz@qq.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违忌请邮件通知,则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X3.2
备050100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