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刘将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4 23: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sd 于 2022-6-5 00:05 编辑

刘将孙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县)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34篇诗文 ► 8条名句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https://so.gushiwen.cn/shiwens/d ... 8%e5%b0%86%e5%ad%99

刘将孙的文章,可以看到他思想的两个特点,一是理学影响,二是个性突出。关于理学,李璞说“观其字号,知刘将孙和理学家一样,尊孟。可以说,复古与养气也正是刘将孙文学思想的两大核心”[2]114。李超说“他的‘如心说’一定程度上继承并绾合了前人‘师法内心’和‘师法自然’二义,丰富了中国古代‘师心说’的内涵”[3]111。关于刘将孙的个性,查洪德先生说:“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其中都贯穿了张扬个性、师法自然、重视自我的文学思想。”[4]71其实,师心正是理学流向心学的基础,而师心的同时亦是重自我,不可避免地有着张扬个性的因素。这两方面相互融合,并不矛盾,“《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六《养吾斋集》提要...
支持本站
2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23:56:54 | 只看该作者
一刘将孙,字尚友,号养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著名文士刘辰翁之子,也是元初江西文坛的代表人物,著有《养吾斋集》四十卷(清代已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三十二卷)。但关于他的生平仕履,史籍记载很少,提到的也语焉不详,如《续文献通考》卷一九○著录其《养吾斋集》,云:“将孙,字尚友,庐陵人,辰翁子,授延平教官,临汀书院山长。”《四库全书》之《养吾斋集》提要云:“将孙,字尚友,庐陵人,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汀书院山长。”柯劭忞《新元史》卷二三七《文苑上·刘辰翁传》中附带提到刘将孙:“刘辰翁,字会孟,吉安庐陵人,宋太学生。廷试言:‘济王无后,可悯。忠良戕害,可伤。风节不竞,可憾。’忤贾似道,置丙等。宋亡,不仕。著有《须溪文集》。子尚友,亦能文。吴澄评其父子之文,谓辰翁奇诡变化,尚友浩瀚演迤,皆能成一家之言。”这些记载都过于简略,不足以勾勒出刘将孙生平的大致轮廓。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困于文献不足,但在刘将孙的《养吾斋集》中,有不... (本文共6页)


3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00:00:36 | 只看该作者
何跞:讲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江苏大学中文系教师。

E-mail:heluo8603@163.com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教授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专题研究


代表性成果

  学术专著:

1.刘将孙诗论中的“悟”[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36-142.
2.刘将孙的“气”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06):42-46.
3.刘将孙的文章理论及风格[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05):101-106.
4.刘将孙文学思想梳论[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31-134.
5. 刘将孙“记”体文的理学色彩与个性特征[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04):52-56.
6. 通达而兼容:刘将孙的文学理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7):99-101+106.
7.儒者之论——刘将孙“论”体文章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2):100-104.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