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乃瑶 (1921~1999)严田镇老屋村人。生于1921年5月6日。系彭学沛先生之子。自幼随父母流寓于全国各地。1938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0年毕业,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工业学院机械系。该校是全国唯一采用德国教育制度的大学,教学全部用德语。因此,除以往读过英语外又读了5年德文。1945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恰逢抗日战争胜利,回到南京。 1946年,受聘于上海申新纺织总公司。1947年公司派往美国,在几个纺织机械厂,学习纺织机械的安装及制造技术,并到美国南部纺织工业集中的几个州,考察最新的纺织技术。 1948年年底,国内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毅然回国,仍在上海申新公司下属的纺织厂工作。1949年,上海解放,该厂归国营,改为国棉20厂,任生产技术科长兼技术检查科长。 1950年,受聘到苏州工业专科学校,任教授兼任纺织系主任,后又兼任上海工业专科学院教授和纺织系主任。在校时,曾开设《纺织机械》新课程。编写了《纺织机械学》供讲课用。任教期间,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后来都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 1953年,纺织工业部指令,由上海调一批技术人员前往东北哈尔滨,接替由苏联援建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即将撤离的苏联技术专家们的工作。彭乃瑶当时毅然接受调遣,冒着严寒,束装登程。到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后,与即将离任的苏联总机械师进行交接,担任该厂的总机械师。从此,在该厂工作了15年。在原苏联的技术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适用我国国情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编制了我国第一部《亚麻纺织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管理细则》共4大册。同时创建了《总体平车法》、《设备修制平衡制度》,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全厂生产设备,经常处于优良的运转状态,保证了全厂的生产顺利进行。 1964年,省委统战部派他到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一年,回厂后,奉调离开亚麻厂到黑龙江省纺织工业总公司任机械工程师。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受到冲击,下放农村从事农业劳动,1973年,调回原单位仍任原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国外的经济技术交往日益频繁,有机会发挥他的技术专长和熟练的英语、德语能力。他积极主动和外商联系,发展黑龙江省的纺织工作,筹建新厂,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及技术。曾先后到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瑞士、泰国等国访问考察,共14个国/次,并参观了1986年,在意大利举办的世界纺织机械博览会。回国后,参加筹建了两个亚麻纺织厂、两个毛纺织厂、一个热溶衬布厂。利用补偿贸易、租赁等方法引进外资共计2000余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数百台。每次出国考察,除以高工身份,负责设备的选型、技术抉择外,还担任英、德语的翻译,承担了正式贸易谈判及大型技术交流会的翻译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翻译。由于事先收集了大量技术资料作为依据,不仅设备选型没有发生过任何错误,而且据理力争,迫使外商大量降低成交价格。 在80年代以后的几年中,曾为各纺织企业翻译了英、德纺织技术资料的100多万字。1983年,撰写过《电子计算机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新型毛纺设备——平型纺纱机》、《静电植绒机和层压设备》、《玲珑麻新技术》,以及历次赴国外考察的技术报告等文章,均刊载在《黑龙江纺织》杂志上。 1981年12月,获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工程师证件。1991年,获得国务院为表彰发展对我国工程技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奖状。1953年,调哈尔滨以后曾任市政协委员。1956年至1962年,任哈尔滨市人民代表。1977年起,开始任黑龙江省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及常务委员。1986年退休。子女三人皆学有专长、业有所成。己逝世。 彭中宣 乃瑶长子。1947年2月出生。现任哈尔滨第二电机厂副厂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市政协第八、九届常委。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分配到辽宁省阜新市郊区农机厂工作。1974年,调到哈尔滨第二电机厂,历任技术员、设计科长、总师办主任、总工程师。1992年至今,任副厂长。199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参与XD型洗衣机电机设计,获哈尔滨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6~1988年,任哈尔滨第二电机厂“七五”技术改造技术负责人,该项目获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技改优秀项目;1989年,主持研制“冲床微机控制硅钢片套截装置”及“水冷式炉用密封电机”,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991年,与院校合作,主持采用计算机优化设计,开发出口电机,获国家对外经贸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曾2次赴日本,1次赴原苏联,3次赴巴基斯坦洽淡贸易,达成产品出口及合资意向。 彭中宏 乃瑶次子。1951年8月出生。1953年随父母迁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文化大革命”期间,下乡到国营农场参加劳动,利用暇时,刻苦自学英语,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77年,被选拔进入哈尔滨师范学校三年制英语系学习,由于家庭中素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加上自己努力,进步很快,仅在校两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被学校破格提前毕业,授以优秀毕业生称号,留校任教。1980年,又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进修,学益精进。 1981年毕业,通过了托福英语考试,经申请,被美国罗特岛州立大学接纳入学深造,攻读双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并给予全额奖学金。第一年即获得优异成绩,所习各科全部获得“A”等。第二年毕业得到导师的评语为:“Far exceed native speaker”(即远远超过本国学生)的评语,正式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大学批准,入校攻读博士学位。并给予优厚的奖学金。在学习教育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了电脑工程。1990年,完成全部博士研究生学业并向波士顿大学提出一项应用电脑管理全校设备的方案,每年可节省费用100余万美元,立即被学校采纳,并正式聘用他为该校设备管理部的经理。近年来,他又进行国际信息联网的研究,创办了一家国际信息联网公司,获得很大的成功。他到美国至今已13年,并未忘怀祖国,总想用他学到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服务。看到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国内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新出版的《安福县志》看到家乡的兴旺发达和载有他祖父彭学沛的传记,更感到分外亲切和感动,表示学成归国后,要为祖国和家乡做出贡献。 彭中宜 乃瑶 女儿,1954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黑龙江省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输血医学会委员,黑龙江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血栓与止血》杂志编委。1978年至1979年,在日本国富山县石砺波综合病院研修。长期从事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和诊治工作,对白血病、血栓性和出血性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治愈率达到98%。因疗效好,费用低,《黑龙江日报》、《生活报》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深受患者好评。对外周血造血干红细胞的研究、蛇毒试剂的临床应用研究等科研课题,分别获得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进步奖。关于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论文,被推荐在1996年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血液学会会议大会发言。目前仍做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省科委“八五”攻关项目。在《中国实验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血栓与止血》杂志,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1993年,获黑龙江省卫生系统归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名字和业绩被收编入《中国名医名术大典》第2卷和《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中国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