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功山与两个太守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8 09: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ham 于 2017-7-18 09:12 编辑

         江南道教圣地武功山,境跨赣湘八百里,高峻险壑,成为西部进入东南的天然战略屏障。一千七百年前安成两任太守前赴后继,在武功山打了一次漂亮的阻击战,终于御敌于门外,被编入《晋书》和《两晋演义》等史料。

      公元267年,是三国东吴未帝孙皓的笫三个年头,他在宫听言得大鼎兴喜,改年号“宝鼎”。先是大兴土木建宫殿,派官至安复伐大木,而后又大赦,又置安成郡建置。将武功山下的宜春、萍乡、新余、平都、安成、永新六县,置安成郡管辖,郡治设平都县即现在的安福县城。
据史料载,安成郡笫一任太守叫桓威,此人出自孤微,武艺高强,年十八为官。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以后,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区划建置,将安成县改为安复县,分武功山下的莲花置广兴县,使安成郡成为统辖赣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到永嘉五年时(公元311年),安成郡界的湘州刺史荀眺暴力为政,诛杀从蜀来的流民四五万人,至流民揭杆而起发生起义事件。流民中有一个叫杜弢的人,益州成都氏,是一个秀才,自少以才学著称,避乱流入湖南居南平。永宁中,被剌史罗尚看中举用,太守应詹器重,被荐为长沙郡下醴陵县令。
椐国学二十四史《晋书》和《两晋演义》记载,杜弢被起义流民推为首领后,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率众攻打长沙。湘州刺史荀眺弃城南逃,被追兵擒杀。于是杜弢南下破零陵、桂阳等县州,杀害地方官员,妄直掠武昌郡境,狂要再造一个吴国。

       赣西境边暴发流民起义,震惊了朝庭,元帝派王敦、陶侃等讨降,急令广卅、安成郡太守统兵前往镇压。当时出任安成太守加将军的叫郭察,是武昌人,与广州太守郭讷是为亲兄弟。郭讷命始兴太守严佐出兵进剿杜弢,结果杜弢率军勇猛拼杀获大胜,紧接着又威胁庐陵、安成等东南几郡。在这关健时刻,朝庭令郭察统领晋军翻越武功山脉,一下就出现在杜弢的跟前。经多次交战,挫败了起义军的锐气,打破义军神圣不可击败的神话,郭察被湘州军民推领州事进攻长沙。战斗中晋军反为所败,郭察被杜弢所杀。之后,杜弢借势扩大兵力,妄破东面防线,作扫荡之举直取庐荆。
    此时,安成郡巳成捍护庐荆最前线,郭察战死,安成军民悲奋不巳,新任江州刺史卫展向朝庭上表,让虞潭加领安成太守以作抵抗。虞潭(263—341),字思奥,余姚人,经学大师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潭继任安成太守加将军后,总结郭察前锋过盛,深入湘中地域冒进长沙,没有依托武功山天然屏障的经验教训,认真“绥抚荒余,咸得其所,收拾惨局,安定地方。”制定了稳扎稳打守在山林的用兵之策,部署引敌深入伺机出击,为打击杜弢争取了时间和有利条件。并在前锋都督甘卓屯兵于萍乡、宜春、芦溪一线时,率兵驻守武功山区,严控莲花荷塘、高州一线,控守进出湘州要塞。

      为打通出湘要道,杜弢以重兵进犯萍乡、芦溪一线的甘卓守军,逼迫其在武功山北面山谷里进退不得,形势十分危急。正当杜弢的几万义军和甘卓的晋军在萍乡、芦溪大战多日,双方疲惫不堪时,虞潭率军从武功山直插芦溪增援,诱引杜弢的义军追入武功山峡谷。杜弢不知是计,自以为义军善于山地,且个个凶勇善战,率军拼命往南面的武功山峡谷追击。而甘卓屯于萍乡、宜春、芦溪的几万晋军乘机冲出堡垒,从背后进行反击。虞潭见灭杜弢义军的机会已到,一声令下,将埋伏在武功山内的所有晋军同时出击,使杜弢前后受到夹击乱了阵脚,终于抵不住两面的冲击和撕杀,带着惨兵败将冲出重围,退回湘州。

    武功山一役,使杜弢义军大伤元气,此后抗不住各路晋军的围剿,便归顺朝廷任巴东监军。但晋军仍进攻不已,杜弢被迫又举义旗,转战之中将士离心,杀死于征途。历时四年之久的杜弢流民起义,终于划上了句号。
虞潭因战功卓著,被前锋都督甘卓举为长沙太守,虞潭固辞不就。后王敦又向朝廷推荐,要虞潭出任湘东太守,虞潭又以病推掉。后人对虞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出奇制胜的用兵之道,不贪权位,高风亮节的品格,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一千七百年前安成郡两任太守前赴后继,忠于职守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传颂和对其十分的敬仰。
支持本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